投稿指南
一、来稿必须是作者独立取得的原创性学术研究成果,来稿的文字复制比(相似度或重复率)必须低于用稿标准,引用部分文字的要在参考文献中注明;署名和作者单位无误,未曾以任何形式用任何文种在国内外公开发表过;未一稿多投。 二、来稿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之外,不侵犯任何版权或损害第三方的任何其他权利。如果20天后未收到本刊的录用通知,可自行处理(双方另有约定的除外)。 三、来稿经审阅通过,编辑部会将修改意见反馈给您,您应在收到通知7天内提交修改稿。作者享有引用和复制该文的权利及著作权法的其它权利。 四、一般来说,4500字(电脑WORD统计,图表另计)以下的文章,不能说清问题,很难保证学术质量,本刊恕不受理。 五、论文格式及要素:标题、作者、工作单位全称(院系处室)、摘要、关键词、正文、注释、参考文献(遵从国家标准:GB\T7714-2005,点击查看参考文献格式示例)、作者简介(100字内)、联系方式(通信地址、邮编、电话、电子信箱)。 六、处理流程:(1) 通过电子邮件将稿件发到我刊唯一投稿信箱(2)我刊初审周期为2-3个工作日,请在投稿3天后查看您的邮箱,收阅我们的审稿回复或用稿通知;若30天内没有收到我们的回复,稿件可自行处理。(3)按用稿通知上的要求办理相关手续后,稿件将进入出版程序。(4) 杂志出刊后,我们会按照您提供的地址免费奉寄样刊。 七、凡向文教资料杂志社投稿者均被视为接受如下声明:(1)稿件必须是作者本人独立完成的,属原创作品(包括翻译),杜绝抄袭行为,严禁学术腐败现象,严格学术不端检测,如发现系抄袭作品并由此引起的一切责任均由作者本人承担,本刊不承担任何民事连带责任。(2)本刊发表的所有文章,除另有说明外,只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刊观点。由此引发的任何纠纷和争议本刊不受任何牵连。(3)本刊拥有自主编辑权,但仅限于不违背作者原意的技术性调整。如必须进行重大改动的,编辑部有义务告知作者,或由作者授权编辑修改,或提出意见由作者自己修改。(4)作品在《文教资料》发表后,作者同意其电子版同时发布在文教资料杂志社官方网上。(5)作者同意将其拥有的对其论文的汇编权、翻译权、印刷版和电子版的复制权、网络传播权、发行权等权利在世界范围内无限期转让给《文教资料》杂志社。本刊在与国内外文献数据库或检索系统进行交流合作时,不再征询作者意见,并且不再支付稿酬。 九、特别欢迎用电子文档投稿,或邮寄编辑部,勿邮寄私人,以免延误稿件处理时间。

京港地铁参与“地球一小时”活动 开展各项节能

来源:交通节能与环保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2-08-30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此外,在持续开展各项节能减碳举措的同时,京港地铁始终关注乘客的出行体验。例如,开展4号线-大兴线、14号线LED照明节能改造项目时,在车站不同区域选取不同色温的灯具,如站厅

此外,在持续开展各项节能减碳举措的同时,京港地铁始终关注乘客的出行体验。例如,开展4号线-大兴线、14号线LED照明节能改造项目时,在车站不同区域选取不同色温的灯具,如站厅、站台区域采用偏白光的灯光,明亮但不刺眼,让乘客出行视野更清晰;卫生间则采用更柔和的偏黄色灯光,在确保光线的同时让乘客更放松,在降低照明系统电力消耗的同时,提升了乘客的视觉舒适度。

“地球一小时”活动倡议大家在每年三月的最后一个星期六,于晚20:30-21:30关掉不必要的灯和其他耗电设备,以呼吁社会关注环境、保护地球。今年的“地球一小时”活动将于3月26日晚开展,在此期间,京港地铁于3月25-26日,在地铁14号线北工大西门站开展线下活动,鼓励大家选择公共交通,多走楼梯、少乘电梯。同时,参与活动的乘客还有机会获得地铁乘车券。3月26日20:30-21:30,京港地铁还将在所辖线路的列车及车站内,通过广播倡议乘客共同关注节能环保、低碳生活。

京港地铁先后开展4号线-大兴线、14号线列车运行等级优化,即根据客流情况不断优化调整运行等级,特别在平峰期采用节能模式运行,在保障乘客服务的基础上,让每一度电都物尽其用。

在京港地铁公司内部,也开展了一系列节能行动。通过倡导员工随手关灯、关闭不使用的办公设备等,让低碳环保成为员工的工作习惯。3月26日20:30-21:30,在保障正常运营的前提下,京港地铁还将关闭所辖各线车站办公区的部分房间、通道照明,以及办公楼的非必要照明设备,用实际行动保护地球。

编辑/李晓萌

在京港地铁所辖各线车站,照明“一站一策”也发挥了重要作用。京港地铁优化车站公共区域及区间照明的时间,不再采用整条线路统一开关站厅、站台等处的工作照明、导向照明及广告照明的方式,而是将这些照明的开启时间设定为每座车站当站首班车前15分钟,关闭时间设定为当站末班车后10分钟,并在关闭上述照明时,保留应急照明。同时,根据不同季节自然光照度情况,合理利用地面站、高架站及地下站出入口附近的自然采光,实现节能。

京港地铁相关负责人表示,在国家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的大背景下,京港地铁在为乘客提供优质服务的基础上,近年来,通过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探索新技术的应用,不断优化能源结构。今年,京港地铁还将继续挖掘和推进节能低碳项目,开展如16号线空调通风系统节能试点、利用车辆段及高架站屋顶面积资源开发光伏发电用于日常工作用电等项目,在持续打造宜人的城市出行空间的同时,进一步实现节能低碳,为国家早日实现“双碳”目标贡献力量。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刘洋

3月25日,北京青年报记者了解到,为助力国家“双碳”目标的实现,京港地铁结合城市轨道交通行业低碳环保的特点,在积极采取多项节能减碳举措的同时,作为世界自然基金会(WWF)“中国2022地球一小时”合作伙伴,于2022年“地球一小时”来临之际,充分利用地铁站内多类电子媒体,倡议大家更多地选择低碳生活方式,共同保护地球。

另外,3月25日-4月25日,京港地铁通过举办“低碳生活召集令”线上活动,持续向广大网友征集低碳生活方式和环保小妙招,让更多公众、网友参与到“节能减碳”活动中来。

轨道交通既是绿色出行方式之一,也是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近年来,京港地铁在为乘客提供优质出行服务的基础上,持续开展多项节能低碳项目,仅2021年,京港地铁既有线路实施节能减碳项目共减少碳排放约9100吨。

京港地铁17号线作为国内首条实现地铁站台轨旁全电子屏动态媒体的线路,可为乘客带来更生动的视觉体验。通过前期深入研究和反复测试,自17号线南段开通以来,其全线站台轨旁LED电子屏媒体亮度始终保持在60%,在满足乘客日常出行需求的同时,更加节能环保。经计算,与设置100%亮度相比,目前17号线站台轨旁全电子屏每小时可节省用电约43.5度,全年将可节省用电约27万度,相当于驾驶一辆电动汽车绕地球一圈。

文章来源:《交通节能与环保》 网址: http://www.jtjnyhb.cn/zonghexinwen/2022/0830/598.html



上一篇:卡塔尔:将建造可拆卸、可移动、可重复利用的
下一篇:智能巡检机器人、元宇宙驾培……高科技亮相服

交通节能与环保投稿 | 交通节能与环保编辑部| 交通节能与环保版面费 | 交通节能与环保论文发表 | 交通节能与环保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21 《交通节能与环保》杂志社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