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来稿必须是作者独立取得的原创性学术研究成果,来稿的文字复制比(相似度或重复率)必须低于用稿标准,引用部分文字的要在参考文献中注明;署名和作者单位无误,未曾以任何形式用任何文种在国内外公开发表过;未一稿多投。 二、来稿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之外,不侵犯任何版权或损害第三方的任何其他权利。如果20天后未收到本刊的录用通知,可自行处理(双方另有约定的除外)。 三、来稿经审阅通过,编辑部会将修改意见反馈给您,您应在收到通知7天内提交修改稿。作者享有引用和复制该文的权利及著作权法的其它权利。 四、一般来说,4500字(电脑WORD统计,图表另计)以下的文章,不能说清问题,很难保证学术质量,本刊恕不受理。 五、论文格式及要素:标题、作者、工作单位全称(院系处室)、摘要、关键词、正文、注释、参考文献(遵从国家标准:GB\T7714-2005,点击查看参考文献格式示例)、作者简介(100字内)、联系方式(通信地址、邮编、电话、电子信箱)。 六、处理流程:(1) 通过电子邮件将稿件发到我刊唯一投稿信箱(2)我刊初审周期为2-3个工作日,请在投稿3天后查看您的邮箱,收阅我们的审稿回复或用稿通知;若30天内没有收到我们的回复,稿件可自行处理。(3)按用稿通知上的要求办理相关手续后,稿件将进入出版程序。(4) 杂志出刊后,我们会按照您提供的地址免费奉寄样刊。 七、凡向文教资料杂志社投稿者均被视为接受如下声明:(1)稿件必须是作者本人独立完成的,属原创作品(包括翻译),杜绝抄袭行为,严禁学术腐败现象,严格学术不端检测,如发现系抄袭作品并由此引起的一切责任均由作者本人承担,本刊不承担任何民事连带责任。(2)本刊发表的所有文章,除另有说明外,只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刊观点。由此引发的任何纠纷和争议本刊不受任何牵连。(3)本刊拥有自主编辑权,但仅限于不违背作者原意的技术性调整。如必须进行重大改动的,编辑部有义务告知作者,或由作者授权编辑修改,或提出意见由作者自己修改。(4)作品在《文教资料》发表后,作者同意其电子版同时发布在文教资料杂志社官方网上。(5)作者同意将其拥有的对其论文的汇编权、翻译权、印刷版和电子版的复制权、网络传播权、发行权等权利在世界范围内无限期转让给《文教资料》杂志社。本刊在与国内外文献数据库或检索系统进行交流合作时,不再征询作者意见,并且不再支付稿酬。 九、特别欢迎用电子文档投稿,或邮寄编辑部,勿邮寄私人,以免延误稿件处理时间。

智能巡检机器人、元宇宙驾培……高科技亮相服

来源:交通节能与环保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2-09-02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北京地铁技术创新研究院大数据研发中心负责人光志瑞表示,GTR飞轮储能型再生能量回收利用系统年节电量约50万度、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500吨。在亦庄线台湖车辆段建设了分布式光伏

北京地铁技术创新研究院大数据研发中心负责人光志瑞表示,GTR飞轮储能型再生能量回收利用系统年节电量约50万度、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500吨。在亦庄线台湖车辆段建设了分布式光伏电站项目,利用光伏发电,实现台湖车辆段年节约用电量30%以上。





她举例说,在乘客进站之前,招援服务系统能够实现“线下一键呼叫、线上扫码音视频通话”,在出行全过程中都可以第一时间进行求助,乘客无需借助外部信号,即可使用站内导航系统。



在服贸会上,北京地铁还展示了“乘客智能综合服务平台”。光志瑞介绍,这一平台为乘客提供精准化、智能化、个性化的全过程出行服务,让乘客出行更便捷。


地铁智能巡检机器人“贴地”工作、老司机体验“元宇宙驾培”、招援服务系统实现线下一键呼叫……在首钢园5号馆,2022年服贸会交通运输服务板块的32家国内外企业线下参展,100家企业在“云展厅”线上参展,一批高科技产品亮相。

编辑 刘梦婕 校对 吴兴发

乘客进站安检时,安检票务一体化装备可实现不同乘客的差异化安检,加上智能判图技术和集中判图安检机的投入使用,能够大幅提高乘客进站效率,降低安检工作成本;在车站,客服机器人还能解答乘客的各种问题。

“老司机”体验安全驾驶

新京报记者 吴婷婷


在交通运输服务板块,观众们还能体验“元宇宙驾培”之旅。东方时尚驾校展区内,安全驾驶体验设备首次亮相,驾校此前的设备主要是针对新手,而这套系统则主要针对“老司机”。体验者坐进驾驶座后,踩下“油门”即可进入体验模式,系统设置了潜在危险源识别、突发状况应对、危险行为避免、事故责任明确等上百个互动场景。

除了“老司机”的体验项目,新手司机们也可以戴上VR头显设备开启智能驾驶,机器人教练将“手把手”教授驾驶技术。

除了这些高科技机器人,北京地铁展台还展示了不少智能建设的新成果,主要包括智能客服、智能运行、智能维护、智能管理等四大板块。在展台一侧的墙面上,北京地铁示意图的很多站点都标注了高科技应用案例。比如,车公庄西站运用GTR飞轮储能型再生能量回收利用系统,复兴门站应用基于AI智能视频技术的客流综合分析系统,四惠站、呼家楼站等应用高精度导航定位系统。

观众孙女士拥有十多年的驾龄,不过在这一体验项目中,她尝试了三次才躲过了“鬼探头”这一危险源。她告诉记者:“虽然上路行驶了很多年,但是体验后感觉驾驶技能还有待提高,尤其是对危险源的判断还不是很准。”




招援服务系统可实现线下一键呼叫


在服贸会交通运输服务板块,观众体验“元宇宙驾培”。新京报记者 王贵彬 摄



记者了解到,地铁智能巡检机器人安装有摄像头,通过3D深度相机进行拍照,极大提高了精度和准确性,方便工作人员开展后续的维修,其工作效率比人员巡检提高了约30%。



智能高科技让地铁建设更节能环保

“这个机器人的摄像头能实现360度旋转拍照,此外还能精准测算出拍摄距离。”在北京地铁展台,一个外观方方正正、有着长“胳膊”的机器人吸引了观众的注意。上海轨道检测认证有限公司工程师刘传宇告诉记者,这款机器人的主要任务是在地铁轨道中开展巡检,它可以深入到车厢底部检测,充满电后可持续工作8小时,“而且机器人能自动回到充电桩进行充电,不需要人工辅助。”

文章来源:《交通节能与环保》 网址: http://www.jtjnyhb.cn/zonghexinwen/2022/0902/599.html



上一篇:京港地铁参与“地球一小时”活动 开展各项节能
下一篇:院士专家与领军企业齐聚泉城 共襄高端装备产业

交通节能与环保投稿 | 交通节能与环保编辑部| 交通节能与环保版面费 | 交通节能与环保论文发表 | 交通节能与环保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21 《交通节能与环保》杂志社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